长大教〔2010〕9号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提高大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重要内容,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应用能力及毕业求职。为深化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以适应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和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4年1月,以下简称《课程要求》)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大学英语教学与改革工作
1.切实加强我校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并完善由主管教学的副院长负责、教务处牵头、以教学系(部)为基础、各职能部门强力支持协调配合的大学英语教学管理组织体系。实行“校—系”两级责任制,在学校一级成立大学英语教学工作领导小组,以主管教学工作的校领导为组长,教务处处长、公共外语教学部主任、学生处处长、各系主管教学的副主任为成员。同时,在系部成立由系党政领导、班主任、学生专干等有关人员组成的系大学英语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系的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并就本系大学英语教学实际情况定期召开专门会议,及时解决大学英语教学及学生学习大学英语存在的问题。
2.高度重视大学英语教学与改革工作。学校主管教学工作的校领导要经常指导大学英语教学与改革;教务处要切实加强对全校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指导与检查,要会同公共外语教学部定期研究大学英语教学情况,认真总结经验,查找问题,积极整改;团委、学生处等有关部门及各系要高度重视大学英语教学与改革工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提供支持,满足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
3.公共外语教学部是进一步加强大学英语教学、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体和具体承担者,要加强对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领导和管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英语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形成敬业奉献、刻苦钻研的工作氛围;要规范教学研究活动,定期交流教学科研心得体会;加强教学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上报教务处;定期进行教案展览,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实行本科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责任制,即固定任课教师,固定学生班级,固定辅导教师,完成整个教学活动;每年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结束后,要对考试情况做全面分析,找出差距,寻求解决办法,并撰写《××××年长沙学院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情况总结报告》,交校大学英语教学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奖惩依据。
4.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尽快改变我校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相对偏低的局面。从2008级起,大学英语教师实行四学期连续任教责任制(除特殊情况外,中途不允许更改任课教师),由公共外语教学部制订统一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艺术系单列),每年10月份教务处和公共外语教学部对各任课教师四学期的教学工作进行综合考评。考评的指标体系为任课教师任教班级一、二、三、四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和至二年二期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累计成绩、学生课堂教学评估分、督导委员会及同行听课评估分、教学科研课题与论文等。主要指标是教师任教班级的四级通过率和该班级大学英语水平相对提高的程度。评估结果作为教师聘任、职称晋升、课时津贴发放及优秀教学质量奖、优秀教学成果奖评定的重要依据。对达到或超过指标的教师给予奖励,未达到指标者予以警示性提醒,并酌情扣除一定的津贴,对连续两届所执教班级(各系中途不得分班)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排在全院倒数第一名的教师,或对少数工作不负责任、教学水平低、学生强烈不满的教师,暂不安排教学任务,待其在职或脱产进修提高业务水平后再进入课堂,经进修仍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须调整工作岗位。对于第四学期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超过现有标准(2008级达到55%、2009级达到55%,后续年级第四学期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达到60%)的教师给予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年级的平均通过率达到目标即给予公共外语教学部10000元奖励,每超过既定目标1%,再给予公共外语教学部10000元奖励,公共外语教学部按相应奖励标准分发给教师个人。特殊情况下,教务处可根据本校学生整体英语水平及同类院校学生英语水平情况酌情调整。
5.我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具体奋斗目标:全校2008级和 2009级本科学生(英语、艺术专业学生除外),在前两年完成基础英语学习阶段的任务后,第四学期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2008级达到55%、2009级至少保持在55%,后续两年由各系补缺扶差,加强辅导,至毕业前大学英语四级累计平均通过率达到85%。后续年级第四学期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达到60%,至毕业前累计平均通过率达到90%以上。
二、优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有效改革
6.考虑到不同类型学生在英语综合能力培养方面的差异,为充分体现个性教育的原则,学校将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分级教学体系。每年秋季新生入校后进行英语水平测试,按成绩分为a、b班,分级实行滚动制,学生每学期一次的调动将促使大部分学生努力学习。针对高考第一志愿报考我校情况,须划出一定的英语单科分数线,英语单科成绩过低者不予录取。
7.按照《课程要求》的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构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不仅应包括传统的课堂讲授课程,而且更应注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网络课程,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以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鼓励各系学生在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的“一般要求”后,根据长沙学院《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版)和专业特点,按照学生个人的兴趣和发展要求,修读专业英语或其他自选模块高级课程。公共外语教学部要会同各系制订专业英语及其他自选模块高级教程的教学计划、课时安排、考核要求等,并设立相应的教学组织,确保英语教学在学生大学4年学习进程中不间断。
8.加强考前辅导,提高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教务处和公共外语教学部要共同研究,调整大学英语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各学期的大学英语教学。二年级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在四、六级考试两周前结束,预留14天左右时间专门进行考前辅导。
公共外语教学部应认真研究加强考前辅导的具体措施。任课教师必须包班辅导,每周按4学时计入教学工作量;聘请相关院校具有丰富的四六级考试辅导经验的人员来我校做专题讲座。针对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改革情况,需进一步加大听力辅导力度。为此,学校拟加大语音实验室和电台的建设力度,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实践和学习的环境。公共外语教学部应制订出详细的听力辅导计划,语音室除满足正常教学外,应全方位为学生考试服务;英语电台要扩大有效收听范围,延长英语听力材料播出时间,各系应督促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听力练习。考前辅导前后,教务处、公共外语教学部和各系要密切配合,举行4—5次模拟考试,要求试题难度不低于四级水平,各任课教师必须对每一次模拟试题进行讲解。
9.实行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与学士学位授予挂钩的规定。学生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达到学校规定的最低分数以上(现阶段为360分),方可视为授予学士学位的英语成绩合格。
三、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10.教师是进行教学活动和教学改革的主要力量,加强大学英语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是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重要保证。学校将根据学生规模,确定合理的师生比例,合理核定大学英语教师编制,不断充实大学英语教师队伍,并通过教学改革或其他方法,逐步解决大学英语教师队伍人员偏紧、课时偏重、学生班级人数偏多的状况,减轻大学英语教师负担,保障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11.制订大学英语教师培训计划,积极采取内稳外引等措施,优先满足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力量。本着质量优先的原则,把专业水平高、教研素质强的人才引进到学校;并通过集中培训、在职进修、攻读学位、出国留学访问、参加学术会议等各种方式,努力提高现有大学英语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教学水平、学术水平,使大学英语教师队伍在数量、质量、结构等方面有较大的改善。同时,积极引进并逐步增加外籍教师数量,安排他们承担部分大学英语听说课的教学,并发挥他们的母语优势,举行西方文化讲座,指导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课外活动,活跃我校的英语学习气氛,协助提高我校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12.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大学英语教学科研考核和奖励机制。鼓励和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教改、教学观摩活动,形成良好的教研、教改氛围,加强对教师教研、教改成果的管理和使用,充分调动教师教研、教改的积极性,力争形成有特色优势的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和后备力量充足的教学梯队。
四、加强教学基础条件建设,为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提供支撑和保障
13.努力改善大学英语教学条件,是提高英语教学水平与质量的重要保障。要树立为教学服务的思想,按照简化、快捷、方便的原则,及时维护、更新教学设备;加强对大学英语课程网上考试所需设备的建设,以满足教学改革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网考的需要;加强公共外语教学部的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等教学设施的建设和设备的管理及养护。
14.教务处、公共外语教学部、团委等单位要继续组织好英语竞赛、英语口语演讲赛及国家级英语竞赛活动;团委、公共外语教学部要加强对长沙学院英语协会的管理,要继续办好“英语角”,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各系要和公共外语教学部积极联系,与英语专业班级结成对子,全面提高听说水平。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一次校级、省级或全国性英语竞赛。
15.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在非英语环境下进行英语教学,教材是信息输入的主渠道之一,因此,要高度重视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图书资料建设,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发教学软件,编写、出版体现新知识、新技能、新水平且富有特色的新教材。要加强纸质教材、电子教材和网络教材的有机结合,实现教材建设的立体化和多样化。